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68岁的村民张会远记忆中,她嫁到凯里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的时候,遍山的马尾松都像水桶大了,几十年过去了,还是老样子!
如何从根本上解决“守着青山绿水苦熬”的难题呢?
近年来,凯里市紧扣“生态优先”“绿色发展”理念,立足森林资源现状,持续推进树种结构调整和优化,通过釆伐迹地更新、现有林改培等方法,扎实推进低产低效的马尾松林改造,规模化发展茶产业,积极探索和创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循环发展路径。
青杠林村村民们在云溪白茶基地进行茶叶管护。
调整树种栽茶叶唱赞歌
“松树山上种‘金叶’,茶旅结合兴产业;打工看家两不误,家家户户笑哈哈!”
歌声飞扬,笑语盈盈。
11月27日,阳光明媚,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。张会远与村民们在青杠林云溪白茶基地,她一边覆土,一边唱山歌。
三年前,这里还是满山的马尾松林。现在种植了安吉白茶、黄金芽、黄金叶,一垄垄绿油油的,沁人心脾,美不胜收。
该基地负责人王晓兰介绍说,茶园平均每年付土地租金45万元,可常年解决村民300人就业,像生产队出工一样。
“茶园一开工我就来打工的,每月工资2800元。”张会远感激说,还学会了茶叶种植技术。
两年来,该基地先后组织村民到浙江安吉,贵州丹寨、平塘、独山等地进行参观学习茶叶种植、加工技术。还参加凯里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药茶经营班培训。
满目翠绿,香溢四处。王晓兰发自内心地说,她从小就深爱这片大山,长大后,听说马尾松林地最适宜种植茶叶,因这里连川连岭,海拔800米左右,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。
王晓兰眺望茶园,干劲十足。“利用采伐迹地规模化发展茶产业,融合农业观光旅游、林下经济、特色种植产业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。”
目前,已种植安吉白茶1500亩。
青杠林村村民们在云溪白茶基地进行茶叶管护。
流转土地松树山生“金”
“种茶叶难,但流转土地更难。”王晓兰感受颇深。
2020年,曾辞职下海经商的王晓兰与三姐妹返乡创业,几经周折,建起了青杠林云溪白茶基地。
提到流转土地,一位大嫂的脸上写满了内疚。
“最后一个签协议,回到家,我哭了三个晚上。”这位大嫂回忆说,现在,我们两口子都在茶园打工,每月收入三四千块钱。
记得王晓兰第一次入户敲门,这位大嫂很不耐烦地说:“我不同意!”
随即“嘭”的一声关上门,这位大嫂甩了一句话说:“树子卖了,土地出租了,我们以后拿什么木材建房子?”
像这样,王晓兰吃过一次次“闭门羹”,但一直没有放弃。
得知这一情况后,青杠林村“两委”干部带队上门做工作,王晓兰说:“大嫂,你有顾虑,很理解,但我们可以算一算经济账。”
王晓兰说,每年土地流转200元/亩,5年递增20%;茶园有收益后拿出5%分红;还可以到茶园打工每天100元。
又说,茶园漂亮了,来观光的人多了,可以摆个摊摊卖米豆腐,卖水,开农家乐……
去年,该基地完成了5公里机耕道路面硬化。目前,正在建设两个约80立方米高位灌溉水池。今年,凯里市农业专家赴基地指导茶园套种三叶草,实现以草控草的生态管理。
今年,该基地首次釆摘明前春茶350公斤,收入50万元。
青杠林云溪白茶基地,专家(右)在传授茶叶追肥技巧。
茶旅融合美乡村富农民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
青杠林村仅马尾松林面积3000余亩,森林覆盖率达71%。
据林业专家介绍,这些马尾松林绝大多数树龄在30年以上,最大70年,均为成熟林、过成熟林,生长量不大,经济价值不高。
凯里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这一问题,凯里市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关于支持贵州“稳妥探索开展人工商品纯树种结构优化调整试点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”的机遇,通过釆伐迹地更新种植茶叶,推进生态产业从低产低效向高质高效发展。
近年来,凯里市先后在炉山镇紫荆村、三棵树养朵村、大风洞镇青杠林村等,对马尾松林的树种结构进行调整,种植福鼎茶、安吉白茶,大力发展茶产业,促进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。
目前,凯里市茶叶种植面积共7000亩。
一业兴,百业旺。凯里市坚持“以茶促旅、以旅兴茶”提升茶旅融合效益,把茶园打造成“一山一处景,一村一幅画”的靓丽画卷,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。
来源: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:杨仁海 陈丹